编辑推荐: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根据司法部制定颁布的《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依据大纲考点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调整学科组成,全面增补完善相关内容。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广大应试人员系统复习及应考的必备用书。
2018年辅导用书由司考的“三大本”调整为“全四册”,各册学科组成:
第一卷(4个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二卷(3个学科):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三卷(3个学科):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第四卷(8个学科):中国法律史、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为适应法考加大案例题考查的要求,在重点章节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43个典型案例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扫描第四卷封底的识别码后,即可全面浏览案例内容。
同时,为方便考生记忆、理解和运用,提高备考效率,辅导用书适当删减概念性、介绍性、阐述意义及历史沿革等内容,相关内容根据需要采用图表式、比较式等编写方式。
内容简介: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在撰写时力求反映和体现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特点,在注意学科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注重法学基本理论、法律实务与考试需求的结合,对应试人员应当掌握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阐释,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在内容和体例编排上,为更加方便应试人员复习考试,《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结合备考规律,归纳提炼重要、疑难知识点及易错易混知识点和核心法条,进一步充实完善各学科每章的助考性提示内容和主要法律规定,同时增加了有关重要、疑难知识点的案例(实例)阐释,并将新增或调整较大部分内容在目录中加以标示,以方便应试人员对比复习。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根据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试卷内容范围分为4册,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宪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资源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共计18门学科。
目录:
“★”为新增或调整较大部分内容。
第一卷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001
第一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001
第二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002
第三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002
第四节 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004
第二章 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005
第一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005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007
第三节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009
第四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010
第三章 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013
第一节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013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014
第一章 法的本体/017
第一节 法的概念/017
第二节 法的价值/023
第三节 法的要素/027
第四节 法的渊源/034
第五节 法的效力/038
第六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039
第七节 法律关系/043
第八节 法律责任/048
第二章 法的运行/051
第一节 立 法/051
第二节 法的实施/055
第三节 法适用的一般原理/059
第四节 法律解释/064
第五节 法律推理★/067
第六节 法律漏洞的填补★/070
第三章 法的演进/073
第一节 法的起源与历史类型★/073
第二节 法的传统与法律文化★/075
第三节 法 系/077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079
第五节 法治理论/081
第四章 法与社会/085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085
第二节 法与经济/086
第三节 法与政治/088
第四节 法与道德/090
第五节 法与宗教/091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093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093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098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101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功能/104
第五节 宪法的渊源与结构/106
第六节 宪法规范/108
第七节 宪法效力/109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112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12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14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117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119
第三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下)/12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2
第二节 选举制度/125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132
第四节 国家标志★/134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5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137
第七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41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44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144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49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58
第五章 国家机构/161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16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71
第四节 国务院/172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175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75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181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83
第六章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188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188
第二节 宪法解释/190
第三节 宪法修改/192
第四节 宪法监督/193
第五节 宪法宣誓制度★/198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20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概述/202
第二节 审判制度/219
第三节 检察制度/229
第四节 律师制度/240
第五节 公证制度/264
第二章 法官职业道德/281
第一节 法官职业道德概述/281
第二节 法官职业责任/289
第三章 检察官职业道德/296
第一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概述/296
第二节 检察官职业责任/300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303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概述/303
第二节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306
第三节 律师职业责任/312
第五章 公证员职业道德/316
第一节 公证员职业道德概述/316
第二节 公证职业责任/319
第六章 其他法律职业人员职业道德★/324
第一节 法律顾问职业道德/324
第二节 仲裁员职业道德/327
第三节 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职业道德/329
第二卷
刑法
第一章 刑法概说/00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001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003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006
第二章 犯罪概说/009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009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011
第三章 犯罪构成/013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013
第二节 犯罪客体/016
第三节 犯罪客观要件/019
第四节 犯罪主体/025
第五节 犯罪主观要件/028
第四章 犯罪排除事由/037
第一节 犯罪排除事由概述/037
第二节 正当防卫/038
第三节 紧急避险/041
第四节 其他犯罪排除事由/043
第五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046
第一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述/046
第二节 犯罪预备/047
第三节 犯罪未遂/049
第四节 犯罪中止/051
第六章 共同犯罪/055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055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057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058
第四节 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060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062
第七章 单位犯罪/066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066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定罪/067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处罚/069
第八章 罪数形态/071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071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073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074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075
第九章 刑罚概说/078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078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079
第十章 刑罚种类/081
第一节 主 刑/081
第二节 附加刑/085
第三节 非刑罚处罚措施/087
第十一章 刑罚裁量/089
第一节 量刑概述/089
第二节 量刑情节/091
第三节 量刑制度/099
第十二章 刑罚执行/104
第一节 减刑制度/104
第二节 假释制度/106
第十三章 刑罚消灭/109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109
第二节 时 效/110
第三节 赦 免/112
第十四章 罪刑各论概说/114
第一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114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115
第三节 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119
第十五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122
第十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125
第十七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35
第十八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走私罪/140
第十九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44
第二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47
第二十一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5):金融诈骗罪/153
第二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6):危害税收征管罪/157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7):侵犯知识产权罪/161
第二十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8):扰乱市场秩序罪/165
第二十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70
第二十六章 侵犯财产罪/194
第二十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扰乱公共秩序罪★/211
第二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妨害司法罪/223
第二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妨害国(边)境管理罪/229
第三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妨害文物管理罪/231
第三十一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危害公共卫生罪/233
第三十二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237
第三十三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240
第三十四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8):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246
第三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249
第三十六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251
第三十七章 贪污贿赂罪/253
第三十八章 渎职罪/264
第三十九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270
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273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273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276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277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278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83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283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284
第三节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284
第四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85
第五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286
第六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286
第七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287
第八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288
第九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288
第十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289
第十一节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89
第十二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290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92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292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296
第四章 管 辖★/305
第一节 立案管辖/305
第二节 审判管辖/307
第三节 特殊情况的管辖/311
第五章 回 避/313
第一节 回避的理由、种类与适用人员/313
第二节 回避的程序/315
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317
第一节 辩护制度概述/317
第二节 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319
第三节 法律援助制度/327
第四节 刑事代理/327
第七章 刑事证据/330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基本属性/33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333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344
第四节 刑事证据规则/347
第五节 刑事诉讼证明/352
第八章 强制措施/357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357
第二节 拘 传/359
第三节 取保候审/360
第四节 监视居住/363
第五节 拘 留/365
第六节 逮 捕/367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374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374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375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376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378
第十章 期间、送达/380
第一节 期 间/380
第二节 送 达/382
第十一章 立 案/385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385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386
第三节 立案程序和立案监督/388
第十二章 侦 查/393
第一节 概 述/393
第二节 侦查行为/396
第三节 侦查终结/403
第四节 补充侦查/404
第五节 对违法侦查行为的申诉、控告/405
第六节 侦查监督/406
第十三章 起 诉/409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和意义/409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411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420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概述/423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423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模式/425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原则/429
第四节 审级制度/433
第五节 审判组织/434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440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440
第二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440
第三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454
第四节 简易程序/456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458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466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466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466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470
第四节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478
第五节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479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481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481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482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487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488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488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489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494
第十九章 执 行/498
第一节 执行概述/498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499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程序/502
第四节 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507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507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511
第一节 概 述/511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方针与原则/513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制度与程序的具体规定/515
第二十一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524
第二十二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528
第一节 概 述/528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529
第二十三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532
第二十四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535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535
第二节 刑事司法协助/539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541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541
第二节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543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45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548
第一节 行政组织法概述/548
第二节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549
第三节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551
第四节 实施行政职能的非政府组织/553
第五节 公务员/554
第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560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560
第二节 行政法规/561
第三节 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565
第四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572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572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574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577
第五章 行政许可/580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580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581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582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582
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费用/582
第六节 监督检查/583
第七节 行政许可诉讼/583
第六章 行政处罚/586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586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588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与适用/589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590
第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592
第七章 行政强制/595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595
第二节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598
第三节 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600
第四节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601
第五节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03
第八章 行政合同与行政给付/605
第一节 行政合同/605
第二节 行政给付/608
第九章 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60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609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610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611
第十章 行政复议/617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617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618
第三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619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621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和执行/624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概述/630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63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633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636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643
第一节 概 述/643
第二节 应予受理的案件/646
第三节 不予受理的案件★/653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65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管辖概述/658
第二节 级别管辖/659
第三节 地域管辖/660
第四节 裁定管辖/662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664
第一节 概 述/664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原告/666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被告/669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672
第五节 共同诉讼人/674
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676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程序/678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67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683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686
第四节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687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与规则/691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691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699
第三节 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705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712
第十七章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714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714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721
第十八章 国家赔偿概述/725
第一节 国家赔偿/725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727
第三节 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729
第十九章 行政赔偿/737
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737
第二节 行政赔偿范围/741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744
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747
第二十章 司法赔偿/752
第一节 司法赔偿概述/752
第二节 司法赔偿范围/754
第三节 司法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765
第四节 司法赔偿程序/768
第二十一章 国家赔偿方式、标准和费用/778
第一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778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781
第三节 国家赔偿费用/785
第三卷
民法
第一章 民法概述/00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001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002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003
第四节 民事权利客体/007
第五节 民事责任/011
第二章 自然人/014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014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015
......
作者简介:
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由我国司法考试领域各个学科专家组成,负责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包括15个学科的专家。





